学院新闻

三下乡青年行|我院开展“ ‘科’技赋能产业兴,‘特’有青年共探秘”活动

[ 发布时间]: 2022-07-20 [ 来源]: [ 阅读次数]:

农业现代化转型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而科技则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要素。为鼓励在校大学生深入农村基层、助力乡村振兴,2022年7月17日,76net必赢官网登录“法治赓续红色经典,青春赋能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位于闽北的延平区王台镇,调研“科特派”制度,了解农业现代化转型典型案例,学习科技兴农先进经验,以亲身经历领悟科技兴农的精神要义。




【科技加持增林产,绿色金库享清风】

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实践队员们了解到,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总结全省“三农”工作经验,亲自指导创立和大力倡导推进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农村工作机制创新。南平市延平区王台镇是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第一镇。在坚持制度创新与科技融合的现代化农业转型中,该镇已经形成了农、林、牧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产业,成为了科技兴农的典型成功范例。

王台镇溪后村是科技特派员制度第一村。该村的杉木丰产林亩产位于全国首列,亩蓄积量高达78.9立方米。周恩来总理曾在1955年印尼国际万隆会议上专门谈及此林,使该林成了享誉全球的“绿色金库”。


实践队在溪后村调研时,实地走访了该林,发现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该林的经济与生态价值均得到极大的开发。被询问到丰产林现代化转型时,工作人员无不自豪的介绍道:“每一株杉木都被植入了专属的芯片,作为其‘身份证’,使林业保护部门能够远端实时监测到杉木林的动态情况,既能防止不法分子偷砍偷伐,也能及时灵活地应对自然灾害。”如今,丰产林已经具备了千亩体量的杉木收储,这样的成就无疑得益于这些融入了高科技的现代化农业管理机制。


科学促循环,养殖无污染

讲解人员介绍称:“延平区王台镇罗坍村的海峡循环现代农业园,是延平区立足生态优势引进的现代化、可循环的农业园项目。该园由种植基地、养殖基地、奶牛繁育中心、光伏发电、有机肥厂等5个部分组成,通过科学配置、产业集群形成了生态循环闭环,实现生态养殖“零排放”。”

在参观现代化的奶牛养殖基地时,实践队员发现牧场配备了先进的粪便清理与集中处理设备,场中十分干净整洁。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道,这一产业园区充分利用王台镇“科技特派员制度发源地”优势,得到了区政府派驻的12名省、市、区级科技特派员驻企指导,才能实现目前高产、高效、低耗、无污染、无公害的农牧养殖与生产,如今年产值已经高达2亿元。


传承“科特派”,青年助振兴

王台镇在农业现代化转型中所取得的成就,根在科技兴农的制度创新,魂在“科特派”的奉献精神。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对科技特派员制度进行专题调研后,在《求是》杂志刊文《努力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福建省南平市向农村选派干部的调查与思考》,指出这一做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的有益探索。为进一步学习“科特派”精神,实践队员前往科技特派员主题馆参观调研。

对“科特派”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高位嫁接,重心下移,夯实工作基础”的农村工作思路是该制度取得成效的关键。

在溪后村科技特派员主题馆,实践队队员们在主题馆讲解员的引导下,通过展馆中的文字、图片以及实物等资料,深入了解了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诞生、推广、深化、创新全过程,认识到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创新之处不仅在于构筑了新型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更在于直接加速了农业方面的科技成果转化,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现代化转型与广大农民增收致富。

在展馆学习驻溪后村科技特派员先进事迹时,实践队队员们特别对“零号特派员”——吴敬才先生的先进事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吴敬才先生自1998年从德国学成归国就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投身科技兴农事业。“在后溪村的驻村工作岁月里,他白天在田间山头手把手地为村民指导种植技术,晚上在村部大会议室里挑灯为村民讲授专业知识。”讲解员对队员们动情说道,“正是吴敬才先生的无私奉献,才让溪后村村民看到了科技兴农的光明前景。”

在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着意指出,科技特派员是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正是众多科技特派员扎根农村,秉持初心、无私奉献,才使广大农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作出的重要论断。在考察调研丰产林和现代农业园以及学习“科特派”精神后,实践队队员们深刻地感受到科技兴农为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变,也深刻地认识到乡村振兴是广大青年,特别是有专业知识的青年干才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舞台。队员们纷纷表示要与时代同向同行,励志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青春。

审核:刘江煌 方雪昀 段炼 谢武

编辑:代欣婧 熊婉迪

责编:陈荟芳

法学院通讯社刊发